网站首页 > 名家专栏> 文章内容

「名家专栏」李裴:传承文化

※发布时间:2022-4-8 11:47:25   ※发布作者:佚名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文化是用来传承的,是维系人之延续的纽带,这应该是共识。追问什么文化,如何传承,怎样有效延续发展,却又需费一番心思。聚焦眼前,作为中国人,我们会在“文化梦见钱包被偷”前加上“中华、优秀、传统”字样,以此传之承之,并着力赋予其生命,充满内在的、自在的动力,鲜活而有力地春风化雨。传承文化,需要和时代的价值融合。度深挖文化的内涵,在思想、灵魂洗礼上下功夫,深入层面彰显文化内蕴的力量。这种力量是历史与逻辑在推动,是理论与实践在不断证明其应有的存在。其内在价值的体系性支撑,直抵思想、灵魂,以“文”来“化”转出真正的价值力量,并由文化内涵深度给力,实现有价值的传承,以精气神助推之,正是活力的要义。传承文化,需要和当前的经济发展融合。在“食色性也”之“食”上筑牢基础,这也是延续人的生理生命之所在,是必要的前提条件。显性的,即我们面临的重大发展任务,重大工程、项目的建设。在当前的这个历史时间段,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、全面小康中,文化定是不会也不能缺席,理应是把中心工作、重大任务当作传承文化的主战场,文化也就此被赋予意义,人们置身于战天斗地的发展大潮,、参与、实践、创造,无不感受到文化的火热。这种火热来自于文化自有的意义和内涵的生命,并在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中迸发而出。离开了经济发展的文化,定然已不属于真正的文化。传承文化,需要和普遍的民生福祉融合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是民生福祉的愿望,也应当是文化之所为文化的必然要求。当我们在解决“不平衡不充分”“好不好”“优不优”的问题时,由文化给老百姓带来直接的福利和好处,这个文化的生命力就不言而喻了。就如当下以文化支撑、推动、引领旅游业发展,特别是全域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,带动至每家每户,老百姓的收益能够以“饭养身、歌养心”的文化娱乐及传承方式而直接获得,在不期然中,文化便不知不觉强壮起来。传承文化,需要和广泛的社会共鸣融合。在“此时”,文化传承的大众参与、群众性,大家的认同感、参与度,是十分重要的要素,这是与时俱进的日常生活、手边活的文化习惯养成,尤其处于新时代,各种花样翻新的方式——自、微信、微博、抖音……都需要顺其自然而又具有主动性地运用。而多种节庆节点、平台载体、论坛、歌舞戏剧、影视表演,就更需要赋予文化传承的内在和外在的内涵及功能,新鲜玩意、传统物件,都需要积极面对,尽可能得心应手,在看似了无痕迹中传承文化。或有人问,我们花费财力、人力、物力搞的一些文化发现、挖掘活动,比如收根寻底的地域性突出的文库之类,与说的融合相关吗?我的答案是,相关,而且关系密切。从历史文化空间到当代文化空间,弥漫、各种语言。人们说“无名、无功、真人无梦、至人无己”,但时空“过客”“大家”,却留下了“有”,各种理论、思想、典迹、言行……我们可听可见的,都存在于“此刻”,这是多么庞大而难以驾驭的存在啊!通过文库之类,进入文化基底,补之于“今”“后”,也!传承文化,人的精气神是一个重要的内在要素。《心印妙经》把精气神列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:“上药三品:神与气精。”其思想和文化内涵,发端于先秦哲学与医学,可谓源远流长。王阳明《传习录》:“流行为气,凝聚为精,妙用为神。”人总要有点精气神,传承文化,更当如此。